隨著醫學進步,早在 40 年前就開始討論幹細胞治療方式,幹細胞被認為是醫學領域的「萬用細胞」,發揮了多功能性與再生能力,為難以治癒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希望,從 1980 年代發現的臍帶血幹細胞治療到現在的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隨著時代的更迭,幹細胞治療技術也越來越純熟,時常被應用在癌症、其他相關疾病(貧血、器官修復、損傷修復)的治療上。那麼如果想進行幹細胞治療,又要特別注意什麼狀況呢?
幹細胞是什麼?幹細胞來源在哪裡呢?
幹細胞來源有很多種,大多都是集中在「臍帶血」、「骨髓」甚至是「脂肪」等部位,專業的醫療人員通常會利用「胚胎細胞培養」或「自體移植取得的胚胎」幹細胞,透過培養讓細胞變成具有治療性的複製細胞體。
在更深入了解前,一定要先認識的兩個常見幹細胞種類:多能幹細胞&全能幹細胞
在往下解釋幹細胞是什麼以前,要先讓大家認識這兩種類型的幹細胞,以及他們負責的工作!
全能幹細胞(Totipotency Stem Cells)
具有產生「所有細胞類型」的能力,包括內部細胞(胚層細胞)和外部細胞(胎盤),全能幹細胞是生產潛力最高的幹細胞類型,但因為全能細胞不易取出,且來源有限,所以主要都用於理論研究,臨床應用非常稀少。
簡單來說,全能幹細胞具有形成完整個體的分化潛能,像受精卵就是胚胎幹細胞的最高層次。
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cy Stem Cells)
能產出內部三個胚層細胞(內胚層、中胚層、外胚層),無法形成胎盤等外部組織,因此無法發育成完整的個體。
但多能幹細胞就如同他的名字,能產出幾乎所有體內組織細胞(神經細胞、心肌細胞等),並被廣泛用於再生醫學、疾病模型建立和藥物測試等領域。
多能幹細胞,具有分化出多種細胞組織的潛能,是一種或多種組織的起源細胞,能分化出多類型細胞,但不能分化出能構成完整個體的所有細胞。
全能幹細胞 | 多能幹細胞 | |
產出細胞 | 所有細胞類型(包括細胞和胎盤) | 是一種或多種組織的起源細胞,能分化出多類型細胞 |
應用範圍 | 醫學理論研究 | 再生醫學、疾病模型建立和藥物測試 |
基本上醫學界對於幹細胞的經典定義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自我更新
幹細胞的定義是在處於「未分化狀態」的同時間,能夠有「細胞生長」和「細胞分裂」的無數次週期狀態,稱為細胞增殖。
二、分化潛力
要求幹細胞具有「全能性幹細胞」或「多能性幹細胞」的功能,言下之意就是能夠產生任何成熟的細胞類型,才能被稱為幹細胞。
幹細胞用途有哪些?
幹細胞用途基本上都在再生醫學這個領域範疇,除此之外還有「血液疾病治療」、「疤痕修復」、「抗老醫學美容」、「疾病模型與藥物測試」、「遺傳疾病基因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免疫系統調節」等。
幹細胞種類:因應的治療症狀又有哪些?
(圖片來源)
上圖為目前醫學領域正在研究幹細胞人體疾病能復治療的可能性及方式。幹細胞的研究技術,隨著研究的突破發現,幹細胞可以被運用在器官培養、人工血液製造、基因修復等領域,為解決原先疾病治療效果不佳的病患,提供給他們新的治療方案,上一段落有有提到幹細胞的用途,以下將分享三種常見的研究領域。
1.血液相關疾病
幹細胞在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貧血等相關疾病,能透過健康的造血幹細胞替代患者受損或異常的造血系統,恢復正常血液生成功能。
(你可能還想了解:血液淨化)
2.關節與骨骼疾病
能治療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疾病、骨缺損、骨折等症狀,取自骨髓或脂肪組織的間質幹細胞(為多能幹細胞的一種)注射到關節內,幫助修復關節軟骨。
3.神經系統疾病
治療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中風後遺症、脊髓損傷等疾病,幹細胞移植到受損的神經區域,分化為神經細胞,修復受損神經通路,初步研究顯示能改善部分患者的運動與認知功能,對神經退化性疾病提供新希望。
幹細胞治療的副作用有哪些?
幹細胞治療也會有副作用的狀況產生,常見的兩個副作用:
第一個就是「感染風險」,因幹細胞的提取、培養及移植過程都需要高度無菌環境,但仍有感染機會,最嚴重可能會導致患者併發敗血症。
第二個就是「免疫排斥反應」如果移植的幹細胞來自他人(異體),患者的免疫系統可能將其視為「外來物」,進而攻擊幹細胞,導致移植失敗,又會需要展開新的免疫治療。